一直以来,天河城不断帮扶引导高州农产品在包装和加工流程上向规范化迈进,符合高端商超要求,推动品牌高端化进程
花木小径上,一盆千年木成了镜头前的明星。在现场,陈加成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即将上市销售的花卉补光灯。
几年下来,新品种已超过整体销售额的一半,其中不少采购商都从产业大会寻迹而来。林婷园艺董事长陈加成介绍道,花木和灯都是工程必备。如盆景苗木农民创业集市、印象灯光项目、营火基地、花语世界等。在抖音店铺上,百家园花木场的主打产品——千年木,其销量已经突破了1万件,成功缓解了库存压力。工程苗卖不掉,库存压力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花木+灯饰模式,整合两大产业资源,增添景观亮点,打造多元化花木应用场景。五沙村是当地推进农文旅融合的真实写照。韶关仁化县是广东省2023年9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一。
曾经,当地用传统的方式处理粪污,不仅成本高,而且达不到排放标准,养殖场粪污偷排偷放现象经常发生,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粪污经过固液分离、晾晒发酵及除臭后,利用投料机均匀地铺在蚯蚓床上供蚯蚓吃,再经由蚯蚓过腹消化,产生出质量更好的蚯蚓粪肥。同时,项目实施主体引进蚯蚓养殖,创新粪污处理模式,实现了可观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力促进当地绿色种养循环良性发展。还田作物主要以果树、水稻、蔬菜、玉米、花生等作物为主。
【作者】黄丽豪 陈海斌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赵飘飘。项目通过公开遴选,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粪污处理场地规模较大、配套机械设备比较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服务团队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服务组织确定为项目实施主体,创新推广堆区粪肥+配方肥+机械施肥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机械施肥沙田柚种植消纳固体粪肥+配方肥叶菜类种植消纳固体粪肥+配方肥水稻种植消纳固体粪+配方肥等技术模式
通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仁化建立起粪肥还田长效服务机制,目前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85%。引进蚯蚓养殖每亩净赚8600元 韶关田园牧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仁化县项目实施主体之一,该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粪污处理模式,通过引进蚯蚓养殖项目,将部分收集回来的粪污用于喂养蚯蚓过腹生产粪肥。曾经,当地用传统的方式处理粪污,不仅成本高,而且达不到排放标准,养殖场粪污偷排偷放现象经常发生,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建立两种运行模式,一是县政府主导+服务主体全过程服务+整村推进的组织运行机制,二是服务主体全过程服务+政府引导+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行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从而建立起粪肥还田长效服务机制。
据田园牧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锦文介绍,蚯蚓的生命周期较短,仅需2至3个月即能成熟,养殖一亩每年产鲜蚯蚓约2000公斤,消耗固体粪污约300吨,生产蚯蚓肥约90吨。蚯蚓养殖大棚,通过蚯蚓进食转化,将粪污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截至2024年2月,仁化县共完成粪肥还田面积约20.67万亩,粪肥(含商品有机肥)还田数量2.729万吨,项目区化肥减量572.2吨(折纯),节本增效2291万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到果园开展粪肥还田技术指导。
2023年农作物施用有机肥面积比上一年增加28.11%,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85%。【作者】黄丽豪 陈海斌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赵飘飘。
项目实施以来,田园牧歌公司推广蚯蚓粪污处理模式共消纳畜禽固体粪污2万余吨,生成蚯蚓粪肥1万余吨。在粪肥还田运行机制、粪污处理模式、还田技术模式上创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同时,项目实施主体引进蚯蚓养殖,创新粪污处理模式,实现了可观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力促进当地绿色种养循环良性发展。广东省化肥减量增效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现场会在仁化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始于2021年。三年来,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广东省不断推进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各项项目工作,巩固提升试点成效,有效促进了我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韶关仁化县是广东省2023年9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一。仁化县充分发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及时解决项目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为项目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务求有突破、见成效。
如今,仁化县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发展路径,稳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逐步打通粪污消纳的堵点,打造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首先,仁化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强化组织领导。
项目通过公开遴选,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粪污处理场地规模较大、配套机械设备比较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服务团队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服务组织确定为项目实施主体,创新推广堆区粪肥+配方肥+机械施肥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机械施肥沙田柚种植消纳固体粪肥+配方肥叶菜类种植消纳固体粪肥+配方肥水稻种植消纳固体粪+配方肥等技术模式。该模式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和粪污消纳问题,帮助养殖场降低粪污处理成本,又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大量优质腐熟粪肥,增加经济收入,将养殖端与种植端紧密衔接,实现了绿色种养循环良性发展。
粪污经过固液分离、晾晒发酵及除臭后,利用投料机均匀地铺在蚯蚓床上供蚯蚓吃,再经由蚯蚓过腹消化,产生出质量更好的蚯蚓粪肥。还田作物主要以果树、水稻、蔬菜、玉米、花生等作物为主。
其中整村推进的村委会9个,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36家。还田区域涉及全县10个镇、街,73个村委会,1万余户种植户。粪污处理成了畜禽养殖场一个令人烦恼的难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85% 仁化县每年规模畜禽养殖场产生粪污数量达25-30万吨。
干蚯蚓(药用名称为地龙)的市场售价可达每公斤300至500元,鲜蚯蚓的售价为每公斤15至20元,蚯蚓粪的市场价在每吨800至1000元之间,每亩产值约13万元,除去设施设备、人工、运输、还田等投入成本,每亩纯收入86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洪梅香坦言,自己的沙糖桔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遭遇挫折的时候难免也想过放弃,尤其是黄龙病高发的时期,给当地柑橘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我将继续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巾帼轻骑兵,为农业的丰收和未来的幸福不懈奋斗。早在2002年,洪梅香便怀揣着一颗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敬畏之心,踏入了农业这个希望与挑战并存的领域。
每当这时,眼前就会不断浮现出种植户丰收时的笑颜和掌握关键农事操作技术后的喜悦。她坚守初心,执着追求,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指导周边农户科学种植果树,带动培养了一批优秀农业人才。
用好的技术种植出来的果,主要是早熟,比别人种的要早10天左右,这样价格就能卖得高,而且果色靓,无核、爽甜,只要吃过的,都会回头来拿。正是这样的一句话,激励着洪梅香在农村扎根20余年,数十年如一日地上山下乡推农技、助丰收。学习实践两手抓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作物种植,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和管理。
用好技术柑橘能早熟 洪梅香既是一位乡土专家,也是一位爱交朋友、没有架子的热心肠。省里信任我给我这个名号,但我不认为自己就是专家了,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扎根服务乡村农业二十余年,云浮市镇安镇河西村的洪梅香成为了当地的柑橘种植专家。除了种植砂糖橘,洪梅香也是粮食作物的种植的一把好手,在水稻种植片区总能看到她奔走指导的身影。
同时,她还通过推广脱毒番薯种苗、肥水调节技术,有效提高了番薯产业的品种质量和产量,在品种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方面的成效都比较明显。他们好像在我身上寄托了丰收的希望,我咬牙也得坚持。